電視節目
  電視節目 > 分類 > 紀錄片 > 尋龍記
尋龍記 - 第 1 集
主持/演員: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07
尋龍記-- 韻樂滿新疆首播:2007年11月4日 有線財經資訊台晚上十時三十分簡介:在天山之麓的新疆,由無數的沙漠及綠洲組成。世世代代在這個古絲綢路要塞生活的維吾爾族人,天性熱情好客、 能歌善舞。他們以富西域風情的音樂、活潑開朗的舞步,以及慷慨激昂的詩歌,盛載民族的歷史及傳統,編寫出一部偉大的民族之歌--維吾爾十二木卡姆。尋龍記攝制隊從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直走到全中國最西陲的城市喀什,一連兩集越過的沙漠邊緣,在綠洲深處的萄萄架下,尋找充滿音樂細胞的維吾爾族,細聽他們的民族之歌--木卡姆。
 

尋龍記 - 第 2 集
主持/演員: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07
尋龍記攝製隊經過到烏魯木齊和吐魯番,追尋維吾爾族傳統音樂十二木卡姆的足跡之後,攝製隊會南下,到木卡姆的發源地南疆一帶,到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旁邊的兩個綠洲小農村,阿瓦提和麥蓋提,找尋具原始風格刀郎木卡姆,和深入十二木卡姆編著者--葉爾羌汗國皇后阿曼尼莎的出生地莎車,重?她在十六世紀如何搜集民間樂曲,寫成聯合國口述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傑作--木卡姆音樂。 尋找木卡姆之旅的最後一站,是中國最西面的大城市---喀什,這個最具中亞及中東風情的中國城市,特別在古城之內,仍然保留不少維吾爾族人生活的原始風貌,每個家庭的成員都能歌善舞,喀什地區歌舞團除要承傳木卡姆之外、更要肩負起中亞及中東地區傳統音樂交流的重任。
 

尋龍記 - 第 3 集
主持/演員: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07
稻米是中國人主要糧食,秋收時分,浙江省龍現村稻田一片金黃,稻穗飄香,農民收割稻米之餘,更忙於撈取稻田裡養著的田魚。 稻田養魚是一種古老的農耕技術,古代越人善於種稻和漁獵,卻為了躲避戰亂而逃往山區定居,創造出稻田裡養魚的方法,延續過往飯稻羹魚生活。 現時,稻魚共生技術零星散佈在國內多個省份,其中,浙江省龍現村的稻魚共生技術更於零五年獲選為聯合國首批全球農業文化遺產的試點,是全球五個試點其中之一。當地農民更透過這種技術致富,改善生活。 另一方面,稻田養魚亦流傳到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與當地的少數民族結合,發展出另一套稻魚文化,而且比浙江保留得更具原始面貌。 了解稻魚共生這個農業文化遺產,《尋龍記》攝製隊特地遠赴浙江,再由浙江輾轉到達貴州山區的侗族村寨,體驗侗族農民如何將稻魚共生,結合到日常生活,甚至成為一種信仰。
 

尋龍記 - 第 4 集
主持/演員: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07
尋龍記長調民歌頌 -內蒙篇首播: 十一月二十五日晚上十時三十分簡介:遼闊的草原、奔馳的駿馬、傳統的蒙古包、熱情的牧民,加上一代梟雄成吉思汗,這些獨特的畫面,拼貼出人們對蒙古族的印象。然而,這個超過一千年歷史的北方民族,還有更多珍貴而恆久的元素,當中最能夠體現蒙古族文化的一環,就是薪火相傳的「蒙古族長調民歌」。尋龍記攝製隊這次行程,將會一連兩集,踏遍中國、蒙古兩國的大草原,走訪長調民歌歌手及牧民,尋找長調民歌的特色,剖析這種傳統音樂如何跨越兩國疆土,把同一民族連繫起來。長調民歌頌 -內蒙篇,將會介紹令人讚嘆的長調歌手歌唱技巧、原生態牧民的歌聲及畢生獻給長調的演唱家,認識蒙古民族的草原文化及對長調民歌的情感
 

尋龍記 - 第 5 集
主持/演員: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07
長調民歌頌 -蒙古篇 簡介:人們對蒙古民族的認知,往往只限於草原、駿馬、蒙古包、牧民及成吉思汗等片面畫面,不少人甚至誤會蒙古只屬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蒙古(俗稱外蒙)是一個獨立國家,二十世紀初,由前蘇聯支持下成為獨立國家。 雖然蒙古經已脫離中國國土,但蒙古人仍然保留?蒙古民族的血統、龍的文化。蒙古與中國內蒙的人民,更共同擁有「蒙古族長調民歌」這塊瑰寶。蒙古族長調民歌,在蒙古族形成的時期已經存在。它以獨特的演唱形式,表達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二零零五年,蒙古族長調民歌更獲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長調民歌頌 -蒙古篇,尋龍記攝製繼續尋找長調的旅程。攝製隊這一站,將會離開中國內蒙,走進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從另一國土,認識另一面的蒙古族長調民歌,又會介紹中蒙兩國聯手將蒙古族長調民歌成功申報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的意義。
 

尋龍記 - 第 6 集
主持/演員: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07
《尋龍記》簡介(第六集--茶馬古道?普洱篇)在中國西南部,高聳入雲的山脊上,空氣稀薄的高原上,一條條窄窄的禿路,形成一個網絡,貫穿雲南、四川、西藏三省,這就是二千多年前的馬幫運茶販馬的痕跡。古道途經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風俗各異、言語不通,但茶和馬卻將這些人連繫起來,促進各族文化交流。尋龍記攝製隊重走茶馬古道其中一條主要路線,由雲南普洱到西藏昌都,一連兩集,訪尋在茶馬古道上流傳的智慧。馬幫將雲南西雙版納產茶區的茶葉,沿茶馬古道運送到西藏,甚至國外的地方,並將藏馬賣到中原,令原本沒有馬的地方,布滿馬蹄足跡;原本沒有茶葉的地方,茶香飄飄。「普洱篇」將窺探不同少數民族,與茶、馬息息相關的生活,訪尋普洱茶的根源。
 

尋龍記 - 第 7 集
主持/演員: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07
茶馬古道被稱為最艱辛的驛道,位處青藏高原及附近一帶山脈,地勢崎嶇、氣候極端、地廣人稀。馬幫以足印,經年累月,開拓出一條茶馬貿易的「茶馬古道」,與沿途各族人民生活關係密切。國道214的路線,與茶馬古道滇藏線路大致相同。尋龍記攝製隊沿依山而修的公路,由雲南麗江到西藏昌都,一邊尋找馬幫的蹤影,一邊體驗馬幫攀山越嶺的艱險旅途,並訪尋曾經以血汗奉獻茶馬古道的老馬幫,揭示茶馬古道最真實的一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