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
  電視節目 > 分類 > 時事專題 > 時事寬頻
時事寬頻 - 第 1 集
主持/演員: 王春媚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11
《時事寬頻》之「剛柔沈金康」播出日期:2011年1月1日播出時間:晚上8時30分播出頻道:財經資訊台提起沈金康,自然會聯想起香港單車代表隊。他被媒體稱為單車界的「魔鬼教練」,用「地獄式訓練」將香港單車隊從一無所有打造成世界級強隊。他與黃金寶相識相伴16年,只一起吃過一次飯。他從來不讓隊員放假,他說,運動員只要休息一天,身體就會難受。他個人甚至都沒有娛樂,聽著進行曲看書就是他最舒服的時刻了--看的還是單車運動的相關理論書。不過,就是這樣一個近乎不近人情的教練,將香港單車隊紐成一股麻繩,團結而友愛。他說他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去改變香港人固有的自我與自私。他與隊員們談論心事的往來電郵,每篇常常上千字。他否認是隊員的父親,卻在舉手投足間流露關切。《時事寬頻》帶大家認識沈金康鮮為人知的一面,如何帶領港隊延續神話。
 

時事寬頻 - 第 2 集
主持/演員: 王春媚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11
《時事寬頻》之「北上行醫」播出日期:2011年1月8日播出時間:晚上8時30分播出頻道:財經資訊台 香港醫生北上發展多是只聞樓梯響,由於兩地醫療體系不同,文化差異大,是港醫北上行醫須要克服的障礙。2010年12月,首間香港醫生獨資經營的診所在深圳開業,負責人指,從申請到審批的一年多中,遇到一些內地政府官員和營商者收受利益的情況,令他十分懊惱。現在雖然成功開業,但他與內地醫務人員不同的工作文化,成為他每天要面對的挑戰。另外亦有西醫嘗試以內地醫院為平台,期望可以北上行醫。 2003年,香港與內地簽下CEPA,北上行醫為不少香港醫生提供一個發展的新願景。但七年過去,兩地簽下一份又一份CEPA補充協議,就算不斷降低港澳醫生北上辦醫的門檻,但現時真正能在內地執業的香港醫生仍寥寥可數。《時事寬頻》詳細探討本地醫療服務為何遲遲未能打入內地市場的原因。
 

時事寬頻 - 第 3 集
主持/演員: 王春媚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11
《時事寬頻》之「還我管業權」播出頻道︰財經資訊台首播時間︰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五日星期六晚八時半簡介︰大型屋苑管理費總收入每年動輒千萬計,甚至上億。一般公契管理費收入與公契管理人酬金掛?,個別更與支出掛?,即是開支越大,酬金越高。但小業主要監管並不容易,因為不少大型屋苑由大地產發展商興建,入伙初期擁有大量單位,可以以大業主身份委任公契經理人,再聘請發展商旗下的管理公司。小業主若不滿意管理公司表現,希望更換管理公司或想撤換經理人,減少酬金及管理開支,便要過五關斬六將。首先要獲三成業主支持成立法團,再獲半數業主支持,才能撤換經理人及管理公司,然後再公開招標。但其實要成功撤換管理公司絕不容易,有不少屋苑入伙十多年,連第一步,即是成立法團也未能成事,小業主就算不滿管理公司的表現都唯有啞忍。《時事寬頻》探討小業主要跟大發展商對奕的艱辛過程及背後原因。
 

時事寬頻 - 第 4 集
主持/演員: 王春媚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11
《時事寬頻》之「智能phone潮」播出日期:2011年1月22日播出時間:晚上8時30分播出頻道:財經資訊台 我有,你有,他都有。走到香港街頭,不論是十多歲的中學生,還五十多歲的上班族,手握智能手機,按個不停。有用家說,智能手機的魅力在於其變幻無窮的應用程式,從手機遊戲Angry Birds到推銀機,從超市格價到樓盤放售,都可以用一部小小的手機完成。亦有用家說,自從擁有智能手機後,愈來愈依賴它,無論吃飯、工作、甚至上?所也是手機不離手,甘心讓一部手機主宰生活。亦有人朋儕間同檯吃飯,各自修行,專注投入手機的世界,忘卻跟身邊的朋友交談。自去年七月i Phone4抵港後,在港掀起熱潮,而Android介面的手機亦大行其道,令本港智能手機使用者急增,根據科技公司於去年八月的調查,目前全港近千萬個手機註冊用戶中,近半、即約500萬註冊用戶是使用智能手機,其中iPhone註冊用戶則達近100萬。《時事寬頻》和你探討智能手機如何改變港人的生活模式。
 

時事寬頻 - 第 5 集
主持/演員: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11
《時事寬頻》之「煎炸不是福」農歷新年,炸油角、芋蝦、煎年糕等賀年食品陸續出爐,這些食品過年不可少。市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對這些「香香?、脆脆?」的食品愛不釋手。有在辦公室工作的年輕人,最愛吃零食,工作時薯片不離手。不過在大飽口福之餘,這些煎炸食物,亦對我們的健康構成威脅。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出,煎炸食物中會含有的不同數量的致癌物質-丙烯?胺,有腫瘤科醫生表示,生活習慣不健康的人如果攝取較多丙烯?胺,患癌風險相對亦較高。有廚師學院導師,近年研究健康烹調方法,希望在味道與健康之間取得平衡。《時事寬頻》詳細探討煎炸食品所帶來的致癌風險。
 

時事寬頻 - 第 6 集
主持/演員: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11
審計直資行政混亂、擁有巨額儲備下仍加學費,審計署的審計報告為直資學校貼上負面標籤。但直資學校既能領取政府資助,亦可收取學費,財政上較充裕,監管上亦比官津學校寬鬆,完善的設備如劇院、泳池都是一般官津學校所缺少的,有學校更聘任藝術家開辦創意課程,亦有學校增聘外籍老師,提高英語水平,這些都成為家長與學生的最大吸引力。由九一年開始,直資最初主要是傳統愛國學校、私校轉型而來。踏入二千年,教改下很多傳統津貼學校都轉為直資,新的辦學團體亦以創新手法辦學,令直資學校百花齊放。但七十多所直資學校在審計報告中幾乎無一倖免,全被批評。有直資學校呼冤,表示政府每年資助額差距大,才是令直資計錯儲備,大失預算,甚至加錯學費的最大原因。《時事寬頻》詳細探討直資學校的資助和監管模式,避免再成為眾矢之的。
 

時事寬頻 - 第 7 集
主持/演員: 王春媚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11
《時事寬頻》之「港漂一族」最近在網上流行一個新名詞--「港漂」,是指從內地來港留學或工作的知識青年在香港過著泊漂的生活。與老一輩從內地到移居香港的移民不同,他們都有著高學歷,有自己的奮鬥理想,也想在香港紮根,並且是孤身南下。他們並不是在奢侈品店外排隊的自由行,他們甚至要租住客廳。同是中國人,他們卻說難以真正融入香港社會。語言不通,沒什麼港人朋友;文化隔閡導致他們連同事講的笑話都聽不懂,笑不出;剛畢業工資不高,房租就要用去一半,生活壓力比本地人更多。滿懷期望地到來,卻一聲嘆息地離開。為對抗人口老化和填補人才缺口,港府自2001年推出項目,同意從各大專院校畢業的學生留在香港工作。另外,在一份香港政策研究所的報告中,僱主聘用受過香港教育的內地學生的意願最強。香港社會其實需要他們留下,但10年過去了,他們來了又走。他們的心事,故事,青春,理想,留在這座造夢的城市。
 

時事寬頻 - 第 8 集
主持/演員: 王春媚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11
《時事寬頻》之「通脹下脫貧」在通脹之下物價飆升,小市民百上加斤,但有本錢投資物業及股票的人,可能分享得到高地價政策及熱錢流入的經濟成果,這樣凸顯了貧富懸殊加劇。政府剛公布本財政年度首九個月有盈餘590億元,市民都期望今年「財爺」的財政預算案都可以像政黨建議的「派糖」來紓解民困,抵抗通脹。過去幾年的財政預算案,政府都以寬免差餉、電費補貼、多發生果金等等措施紓解民困,但有參與扶貧工作的人士認為,政府要承擔責任,利用盈餘訂立長遠政策幫助社會的低下階層脫貧,在抗通脹之餘,如何投放資源,讓低下階層活得有尊嚴及盼望是重中之重。政府兩年前推行兒童發展基金,但現時只有二千多名兒童參加,《時事寬頻》在財政預算案公布前,走訪參與計劃的基層家庭,由他們告訴社會甚麼是真正所需。
 

時事寬頻 - 第 9 集
主持/演員: 王春媚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11
「遲來的居港權」回歸後,港人內地子女居港權逐漸引起關注,99年1月29日終審法院判決令不少類似林先生子女的內地人,重燃希望。但人大釋法令大批港人成年子女失去居港權。這群人由兒時開始期盼跟父母團聚,釋法後已沒有任何途徑可申請來港。在個別團體及議員的關注下,香港政府終於在今年初宣布,四月一日起,港人內地「超齡」子女可利用每日150個單程證未用盡的配額,申請單程證來港。林先生的子女屬第一批合資格的子女,由幾歲開始,等待到年過三十,他們覺得這是「遲來的春天」,最需要父親在身邊,最希望在香港成長的時期已經錯過了。而近年內地經濟發展迅速,一些在內地已成家立業的人,香港對他們未必有很大吸引力。另外,一些為子女爭取來港的家長近兩年相繼去世,子女變成申請無從,留下不公與遺憾。
 

時事寬頻 - 第 10 集
主持/演員: 王春媚
長度: 00:24:00.00
製作年份: 2011
《時事寬頻》之「石中寶藏」一直以來,不少外地的專家對本港的珍貴的岩石趨之若騖,浸大地理系的Prof. Owen亦不例外。二十年前,來自英國的Prof. Owen首次踏足香港,便已愛上這裡的自然地質美景,甚至捨不得離開,從此定居下來。走遍了全港的郊區,他對香港自然環境的熱愛,絕不遜於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透過Prof. Owen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香港。然而,不少香港人似乎對眼前這個岩石寶庫仍一無所知,在石屎森林的背後,原來香港擁有國家級的自然景觀─地質公園,部份岩石更是世界罕見。例如在遠足愛好者必到之處的西貢,地層已形成一億四千萬年,屬於白堊紀時期,當中果洲群島的六角柱石的規模更堪稱世界之冠。港府現正向聯合國申請為世界地質公園,專家指成功後,部份景區更可望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功關鍵在於港人能否既能保護又能推廣這個自然寶庫。
 

1 ,
2 ,
3 ,
4 ,
5 ,
6
下一頁